◇◇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3322.org)◇◇

《科学时报》偷改何祚庥院士的批评文章

【方舟子按:《科学时报》近来发表了许多反科学、宣扬迷信的文章,这些文章
据说“一般不代表编辑部的观点”,而且号称“本报愿意刊登在科学问题上各种
不同观点的文章,以期开展批评,明辨是非,识别真伪,接近真理”,但是实际
上从来不刊登批评这些反科学、宣扬迷信的文章的文章。现在引起了众怒,不得
不从“海外一个个人网站”上转载一篇批评文章做做样子,丢车保帅,撇清自己。
但是据我所知,何祚庥院士在同意他们转载时,是以不得做删改做为条件的。
《科学时报》却无视何院士的要求,未加注明偷偷地删去了何院士原文中最关键
的最后一段。这个偷改,却使《科学时报》“编辑部的观点”暴露无遗。这刺痛
了《科学时报》编辑部、不敢拿出来让其读者知道的一段话是:

    近些年来,有相当一些人掉进了“新式迷信”的泥坑。这种“新式迷信”的
特点,是打着“科学”的旗号来宣扬封建迷信。为了表明这种“迷信”也是“科
学”,因而就有一些人大做起科学和迷信可以相互转化的文章。在前几年,有一
份专以鼓吹“新式迷信”为主旨的名叫《国际气功报》的报纸,就大肆宣扬“迷
信可以转化为科学,科学也可以转化为迷信”,目的当然是为他们所宣扬的什么
“神功异能”,什么“人体特异功能”,什么“人体科学”打“马虎眼”。奇怪
的是,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合办的一份《科学
时报》的“科普新见”版,竟然也出现了这种陈腐的“旧见”!如果科学和迷信
的确是“相通”的话,那么“科学时报”岂不是要通向“迷信时报”?!】

  科学与迷信不容混淆

  何祚庥

  科学时报2003-9-26

  《科学时报》编者按:本报8月8日刊登了田松同志的《科学的迷信与迷信
的科学》一文。何祚庥院士于9月19日中国科协“捍卫科学尊严、破除愚昧迷
信、反对伪科学”论坛第十次研讨会上有一个书面发言,批评了该文中的一些观
点。我们在海外一个个人网站上看到何院士的发言稿,在征得何院士同意后,决
定在本报发表。按照国际惯例,在报刊上发表的署名文章,一般不代表编辑部的
观点。本报愿意刊登在科学问题上各种不同观点的文章,以期开展批评,明辨是
非,识别真伪,接近真理。


  2003年8月8日,在《科学时报》“科普新见”栏上读到了一篇“奇
文”,《科学的迷信与迷信的科学》(作者田松)。本来,“科学与迷信是一对
水火不容的死对头”,但是,在作者的笔下,科学竟成了迷信,迷信竟成了科学。 

  奇谈之一:“科学,也常常是迷信的对象”。理由:“科学在大众中的形象
恰恰是神!”“把自己不懂的东西尊奉到一个至高无上的位置,这种态度,正是
迷信。” 

  我们不知道这位作者是否写过“科普”文章,是否在这位作者的笔下写出来
的“科普”,是不讲科学道理的“科普”,--是“把自己不懂的东西”,硬是
“尊奉到一个至高无上的位置”,从而使“科学在大众中的形象恰恰是神”,—
—那么这样的“科普”,就的确不能称之为传播科学,而确实是在传播迷信。但
是,如果将科普工作或科学传播中出现的“失误”,转嫁到其他科学工作者身上,
就只能说,“这是对我们工作的诬蔑”。怎么能将这些假借科学名义的“迷信传
播”者所宣扬的“迷信”,硬栽到我们这些“科学传播”者所传播的“科学”的
名下呢? 

  奇谈之二:“事实上,我们也很难区别,科学的信仰与迷信者的信念在心理
上有什么区别”。理由是:“爱因斯坦相信上帝不掷骰子;一个农家老妇相信电
闪雷鸣出自雷公电母,同样是信念,我们能否从心理状态上区分,这个是迷信,
那个是科学?” 

  这位作者不愧是玩弄文字游戏的“里手”,他很小心地把“信仰”一词和
“信念”一词相区别开来。“信”而后“仰”,这当然有点“盲目崇拜”的意思,
所以人们通常把“信仰”一词,当作是“迷信”的同义词;至于“信念”的概念
却要在逻辑关系上倒过来,亦即人们根据一定的“理念”,从而“坚信”某种新
鲜事物将一定会出现,这样的“坚信”是在理念思考下的“坚信”。当然,这样
的“坚信”,有可能正确,也可能不正确。但是,“信仰”一词和“信念”一词,
有原则的区别。 

  为了表明这两个词在词意上的确有所不同,我们来引证两条辞书。在《现代
汉语辞典》(修订本)的1405页上,对信仰一词的解释是:“对某人或某种
主张、主义、宗教极度相信和尊敬,拿来作为自己行动的榜样或指南”;而14
04页上,对信念一词的解释是:“自己认为可以确信的看法”。如果我们认为
《现代汉语辞典》(修订本)中所给的解释只是某些辞书家的一家之言的话,那
么我们还可以查到下列的解释。对信仰一词,在《辞海》的第565页上的注释
是:“对某种宗教,或对某种主义极度信服和尊重,并以之为行动的准则”;对
信念一词,《大百科全书·心理》卷的第462页上的注释是:“人们对待某人、
某事或某种思想的态度倾向。它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
的。”由此可见,信仰一词,确有盲从的意思在内,而信念一词却是“客观世界
的反映”,二者具有原则的区别。 

  我不敢说这位奇文的作者没有能力区分出这两个不同的词语具有不同的词义,
(当然,在现在的报刊上我们的确曾看到某些人的文章里分不清这两个词),但
这位作者却巧妙地把“信仰”一词安放在“科学家”的名下,把“信念”一词安
放在“迷信者”名下,从而这位作者也就“很难区别”,“科学家的信仰和迷信
家的信念在心理上有什么区别”。这属于作者在文字学上的“无知”,还是作者
故作文字上的“游戏”?!只有请作者来回答! 

  爱因斯坦的确说过,“上帝并不掷骰子”。熟悉这句话的历史背景的人们都
知道,爱因斯坦不喜欢量子力学的几率解释,认为量子力学未必能完整地反映了
微观世界的客观规律,所以说,“上帝并不掷骰子”。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
理性思考导致的“信念”,其正确与否要由今后的科学实践来检验。但是,爱因
斯坦的这一“信念”,却被作者尊之为“信仰”!这就是作者笔下所玩弄的“科
学”和“迷信”之间的“诡辩法”。 

(XYS20030926)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3322.org)◇◇